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成立於2015年7月,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95年的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是中國最早在綜合性大學開設的影視藝術教育的專業學院,是中國最好的5所影視院校之一。作為環上大國際影視產業園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電影學院承載著促進上海電影產業發展及建設全國電影高峰的重要使命。
在上海電影學院的虛擬制作教學實踐課程中,配備了一個寬15米、深8米、高6米的綠幕虛擬攝影棚。虛擬制作拍攝允許在LED屏幕或虛擬背景中自由構建任何場景,憑借其實時反饋的特質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表現,助力上海電影學院師生在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高品質創作。
🚀 VIVE Mars:最初學校是出於怎樣的考慮,選擇 VIVE Mars 的呢?是否有了解過類似的產品,您認為 VIVE Mars 最吸引您的突出優勢是什麼?
張嘉亮:當HTC推出VIVE Mars的時候,我們把VIVE Mars和使用過其他幾種紅外光學,或是二維碼識別的相機跟蹤系統,做過深入的多方面對比之後發現:
“VIVE Mars性價比高,學習簡單,使用方便,便於外攜在同等價位的跟蹤系統難找替代產品所以之後馬上計劃引入到學校拍攝和教學工作中”
另一方面,2022年因我研究生影視虛擬拍攝行業調研,以及中期作業需求,我們向學院申報了一批虛擬拍攝的設備和軟件,包含了VIVE Mars。2024年上半年開始用於課堂,已經完成多門課程教學。VIVE Mars目前主要應用在《虛擬拍攝》和《電影特效》這幾門研究生課程中。
🚀 VIVE Mars:如何將 VIVE Mars 應用於學生的實踐作業或項目中?在將 VIVE Mars 引入貴校的制作工作流程時,您面臨了哪些挑戰?這些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張嘉亮:我們的經驗是解決幾個技術點,就能順暢的使用VIVE Mars。比如攝影機預監視頻怎麼導入Unreal 5,跟蹤的6DoF信號怎麼實時進入Unreal 5,VIVE Mars的校准等等。這些官方有標准教程,我們有影視全流程經驗的學生上手很快。
謝悅:虛擬拍攝過程中當然會遇到一些常見問題:比如學生對於全新的虛擬制作設備的使用並不熟悉,適應操作需要一些時間。好在現在網上有很多官方和用戶自己編寫的教程,只要逐步操作,第一次大概在數小時內,可以走通技術流程。我們的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是從低門檻的初始任務入手,通過反復的小組實踐練習逐步熟悉設備。其次,針對校園實踐中設備少學生多的情況,我們采用分組教學模式,讓更多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踐。
🚀 VIVE Mars:目前VIVE Mars在貴校的使用情況如何?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實踐有哪些積極的影響?
上海大學 上海電影學院:使用VIVE Mars幾個月後對於它的性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簡單來說,VIVE Mars作為一款教學和實踐制作工具的優點,在於如下幾個方面:
(1)VIVE Mars是輕量化的虛擬制作工具,設備緊湊便攜,無需大規模的搭建和繁瑣的配置,非常適合校園內的教學和小型創作團隊使用。
(2)工業標准化的設備:在校園使用中,這樣的專業級設備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幫助學生熟悉行業標准,提升學生競爭力,為他們進入業界奠定競爭優勢。
(3)VIVE Mars易操作性:這個特點讓學生能快速上手,適合教學實踐,培養學生能力,從基礎教學到深入創作都適用。
(4)兼容性強,支持多種應用場景:VIVE Mars恰好與常用的虛擬制作軟件和硬件高度兼容,不論是綠幕拍攝還是LED拍攝都可勝任。
🚀 VIVE Mars:您認為 VIVE Mars 在貴校未來的媒體與制作教學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上海大學 上海電影學院:
“上海電影學院已經確定了將虛擬制片作為影視教學的特色,而VIVE Mars的專業性和易普及性,讓我們把這個技術作為學生實踐拍攝的主流技術之一”
🚀 VIVE Mars:未來的拍攝項目中,您期待虛擬制片的技術可以有哪些新的突破?或能在拍攝時給予哪方面的支持?
上海大學 上海電影學院:虛擬拍攝設備眾多流程復雜,虛擬場景資產也是比較技術要求高的環節。現階段只有一部分從業人員可以涉足這個技術,希望各大影視器材生產廠家能有更集成的方案,或是有些預制模板的資源,讓准備工作更快更容易。
🚀 VIVE Mars:如何看待當下的全球影視行業,特別是虛擬制片領域的發展?對未來有哪些期待和展望呢?
上海大學 上海電影學院:互聯網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下,全球商業院線電影市場似乎正面臨著一些問題,深層次來說,是需要新技術給視覺表現帶來新的體驗,讓觀眾回歸影院。虛擬制片技術發展了很長時間,到了該出現一些新的突破性成果,形成行業技術規範的時候了。也希望HTC給我們更多好的產品。
🚀 VIVE Mars:什麼樣的機緣讓貴學校單位參與報名本次 VIVE Mars全球虛擬制片創作競賽?
張嘉亮:我得到HTC官方舉辦此次比賽的消息,第一時間聯系了學院電影制作和數字媒體的同事。他們積極的向學生征集正在制作的作品。非常巧合的是,我們有一批跨專業聯合作業(每組4-6人,小組成員分別來自電影制作和數字媒體兩個專業)正在進行中,於是這組師生創作的作品參加了本次比賽。
謝悅:我是此項目的指導教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影視專業制作和新媒體創作。我們本次的參賽作品,其實是我們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的聯合作業,參加的學生是經過全面電影策劃、編劇、拍攝和數字後期培訓的,“技術與藝術結合”是我們學院努力實踐的一個影視創作理念。
🚀 VIVE Mars:如何想到拍攝這部短片的內容?它背後是否有特定的靈感來源?這個想法最初是如何構思的?
周少卿:靈感的出現非常有趣,我在和團隊第一次開創作會的前一天,夢見了一個巨大的蘋果,所以在構思劇本的時候,我就想,要不就寫一個關於蘋果的故事吧……這個短片的靈感來的就是如此突然。
另一方面,我一直想像偽紀錄片風格用在恐怖片上,應該有出奇的效果,所以就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這部參賽短片。同時我是個喜歡喜劇的人,所以我希望這個故事的前半段可以看上去輕松好玩一點,借此襯托後面的恐怖,讓整部片子有一股些許幽默而怪誕的感覺,在這個想法下寫出了劇本。
🚀 VIVE Mars:在這個項目中,團隊之間的協作過程是怎樣的?您們是如何分配職責的?拍攝花了幾天時間?後期制作總共花了多久?
周少卿:我們拍攝僅花了一天的時間,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和演員都是我們7個人,燈光和攝影由1位成員完成,軟件操作員1人和現場錄音師1人,余下的4位成員擔任導演、制片等工作。每位組員還輪番上陣,作為演員,參與表演。後期從開始剪輯到定剪,再完成渲染背景、摳綠、合成、聲音設計、調色、包裝等環節,一共花了4天的時間,和很多後期公司一樣我們也免不了熬通宵。
🚀 VIVE Mars:在此次參賽過程中,對 VIVE Mars 的實際使用反饋如何?
周少卿:舉個例子,我們短片中用了很多肩扛鏡頭,鏡頭有自然的小晃動,這種鏡頭運動對於各種跟蹤系統都是個挑戰,但我們拍攝中沒有出現過跟蹤不穩的情況。
“VIVE Mars的使用出乎意料的順利,感覺這個設備有上手快,易於安裝和調整,實時性強等諸多優點。”
🚀 VIVE Mars:回顧整個項目,您們對最終的成果有什麼感想?在未來的項目中,希望使用 VIVE Mars 進行哪些新的探索與嘗試?
周少卿:我們在此十分感謝主辦方提供的這次機會,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同時也很榮幸得到評委們對我們作品的認可,我們會繼續快樂的創作下去。在未來的項目中,我們想基於此次經驗,使用VIVE Mars進行更多基於LED屏的更大空間的虛擬制片嘗試。
.綠幕虛擬攝影棚 (寬15米 x 深8米 x 高6米)
.工作站主机 (双Nvidia A6000 GPU顯卡)
.VIVE Mars CamTrack 攝影機追蹤系統
.Unreal Engine 5
.AJA 專業視頻卡
.SONY PXW-Z280V 攝影機
.Canon EF 28-70mm f2.8 變焦, Canon EF 50mm 定焦 f1.8
.主燈光 Aputure Amaran 200D
🔗 上海电影学院官网